7月10日上午,记者趁“走转改”活动全国名编名记报告会间隙,采访了中国晚协副会长、武汉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林霓涛。林霓涛回顾了与十堰结下的不解之缘,揭示了武当仙山让人敬仰的文化内涵,畅谈了《十堰晚报》发展的美好未来。
“武当山不仅是十堰的、湖北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8年前,我因一次采访活动来到十堰,目睹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城,登上了仰慕已久的武当山,结交了热情好客的十堰人。”林霓涛对第一次来十堰的情景记忆犹新。林霓涛说,那时,十堰城区一些广场经常有群众自发组织文艺表演,“十堰人的精神生活真丰富、真充实,十堰精神文化氛围真好!”
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波助澜。林霓涛说,“全国晚报老总看武当”作为武当大兴600年系列活动之一,不仅宣传了武当山旅游景区,更重要的是宣传了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展示了车城人民的精神文化风貌,充分体现了十堰市委、市政府大手笔绘就十堰旅游文化产业蓝图,提升精神文化区位所作的巨大努力,展示了这座工业新城的综合实力,营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大气场。
为什么武当文化在600年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日益壮大、影响深远?林霓涛认为,武当文化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呼声,也体现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终极诉求。在他看来,武当山不仅是十堰的、湖北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林霓涛说:“我每次登上武当山的金顶,看到那玄妙飘灵的奇观、鬼斧神工的建筑,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不敢想象这是人类的杰作,只会认为这是神来之笔!”
“武当仙山,汉水文化,成就了十堰报业发展沃土”
“武当仙山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朵文化奇葩,从‘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中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玄妙中感受到它的高深莫测。”林霓涛说,现代社会里的人们越来越需要寻找一片净土,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回归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安宁。不仅仅中国人关注武当山,世界也在关注,这种关注或源于学术、或源于宗教、或源于养生,人们用不同的角度解读,满足各自的心理诉求,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这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深深迷恋武当山的重要原因。
武当仙山的孕育,汉水文化的陶冶,成就了十堰报业发展的沃土,《十堰晚报》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林霓涛说:“《十堰晚报》起步晚、起点低,通过转变理念、创新思路、奋力赶超、步步为营,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在湖北晚报当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十堰晚报》,版式舒展大气,版面清新悦目,文字更亲切、更耐读、更朴实,有着浓郁的十堰本土特色,彰显出大气、包容的文化内涵,更符合现代晚报发展理念和潮流,体现出《十堰晚报》超前的办报理念和杰出的办报水平。”
新媒体时代,《十堰晚报》该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林霓涛认为,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挑战,用创新的思维挖掘报业发展潜能,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林霓涛说:“《十堰晚报》拥有强大的采编队伍,最专业的新闻编辑人才,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公信力,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增强报网互动,加强与读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可以开设新的栏目、设置新议题、增强地域特色、塑造文化品牌,将晚报的形式与内容深入人心;可以围绕本土文化,创建品牌活动,季节性、周期性、系列化、常态化推出报道,使地域文化活动在受众内心根深蒂固,从而营造文化发展大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