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秦巴余脉,静静流淌的汉江如同一条玉带蜿蜒东去。“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
十堰至白河高速路与汉十高速互通枢纽,便利的交通为十堰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堰全景图。
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的东风渝安微车生产基地。
【襄阳政府网消息】秦巴余脉,静静流淌的汉江如同一条玉带蜿蜒东去。“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作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重要城市和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接合部,十堰控扼川陕、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在鄂西北的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
十堰向东数百里,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依江而立。
两座城市,一江串珠。近年来,在湖北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的强力驱动下,襄阳、十堰时不我待、竞相发展。
以转型发展为依托,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市为发力点,“多点开花、众星拱月”的“一核多支点”战略让十堰破茧蝶变。
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开放开发,伴随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的襄阳,正以博大胸怀强力推进区域互动与合作。“襄十”携手,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襄十”共舞,这是汉江流域人民的共同期待。
车城转型发展大气魄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十堰曾留下深刻的“东风”烙印。
曾几何时,东风外迁让这座车城陷入了发展的艰难境地。十堰,这个在汽车行业快速行驶的巨无霸遭遇“抛锚”,一度举步维艰。
痛定思痛,痛过之后是反思,十堰一系列应急谋远的大战略次序出台。
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建设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与路径日益清晰。
一项项战略犹如明灯,指明了发展方向,让实施者从容描绘城市的未来。
继续做强汽车这一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着力构建一主多元工业产业格局。
到2020年,十堰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可望达到500亿元。届时,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除汽车产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
与此同时,十堰市启动了商贸物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一业独大,到百业共兴。十堰重拾发展信心,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如今,远去东风已唤回。东风公司与瑞典沃尔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际汽车巨头毅然选择十堰。东风公司还将在十堰工业新区投入140亿元,引进一流技术和生产线,建设动力总成、东风零部件等“五大板块”,全面提档升级汽车产业。
东风再次轻抚这片发展的热土,十堰超越了往日的发展节奏,正马达轰鸣地奋力前行。
十堰市区现有人口80万人,建成区面积80余平方公里,以这样的体量、功能和“吨位”,如何辐射周边鄂豫陕渝4个省市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
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制约着十堰的“大城”之梦,但十堰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审时度势,十堰提出了“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承载力超过100万人,汽车产能达到百万量级。
实施“一核多支点”战略,把城区向周边扩容,破解发展“瓶颈”,十堰气场日益强壮。
继成功打造出武当山、汉江、汽车城、太极湖四张名片后,一个具有生态旅游文化的现代化大城市正步履铿锵,阔步走来。
一项支柱产业与两座城
东风公司起源于十堰,之后拓展到襄阳、武汉,实现了“三级跳”。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汽车工业成为湖北的第一支柱产业,十堰、襄阳也都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以东风汽车为主体,以十堰、襄阳、武汉三大基地为依托的千里汽车工业走廊,正崛起在荆楚大地上。“十堰与襄阳山水相连,原本就是邻居,因为东风公司,两地更像兄弟。”十堰市经信委机械汽车产业办主任陈瑛在谈到两地的产业融合时感慨地说。
陈瑛认为,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十堰走的是与襄阳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两地更多的是互补,并不存在产业发展上的竞争和矛盾。通过互补,十堰与襄阳形成了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的良性循环,两地都在为湖北建设成为全国的汽车产业大省贡献力量。
目前,十堰整车产品全覆盖商用车领域,全市具有国家公告目录产品达3000余种,商用车领域各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一应俱全,产品实现了与东风公司外的多个主机厂配套。而且,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增强。截至目前,十堰市汽车行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1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0个。
而襄阳是东风集团内商用车、乘用车、特种车兼有,发动机、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事业基地。北汽福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襄阳有专用车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在襄阳聚集着一批知名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如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襄阳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十堰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襄阳是南水北调的补偿区,一条汉江又将两地的汽车产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十堰市政企共建办副主任杨长春表示,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十堰和襄阳的汽车产业面临共同的机遇与挑战,两地必须加强沟通合作、打造汽车全产业链、提升整个汽车工业走廊的能级和地位,实现合作共赢。
大交通串起大发展
从历史和地缘上看,襄阳、十堰曾经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两地同属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核心区域,在文化习俗上一脉相承。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两地之间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水运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体系,为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两地的联系,仍在往更深、更紧密迈进。
今年4月10日,《新建武汉至十堰城际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省发改委共同组织的审查。
根据初步规划,武汉至十堰城际铁路全长约432.48公里。这一条线,将串联起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五颗明珠,成为武西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成后,武十城铁还将成为“襄十随城市带”与“武汉城市圈”间最便捷的快速客运主通道。武汉、十堰两地往来,仅需2.5小时就能到达。而目前,武汉、十堰两地仅有的3趟动车,最快也要耗时近4小时。
除此以外,十堰、襄阳两地已开工、要完成的交通项目不少。
2013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正式批准《十堰市武当山民用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武当山机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以十堰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三小时交通网雏形已现。在十房、谷竹、郧十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十堰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522公里,形成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
似一声号角吹响,十堰、襄阳正衍生出更多的经络,把两座城市的命运交织更紧。
未来,这种交织仍将是两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并将共同融入整个汉江流域的发展大潮。
根据2013年出台的《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交通规划》,在2015年内,一条低碳运输通道即完善汉江航运主通道,将串联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等省内节点城市,在武汉与长江相通,斜跨整个汉江流域。除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十堰也将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襄十”共舞 前景可期
漫步在十堰的大街小巷,强烈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尽管这座车城曾经历过汽车产业发展的阵痛,但十堰人砥砺奋进,一主多元的产业格局已开始发力;“一核多支点”战略破解发展“瓶颈”,气魄令人赞叹;长袖善舞,武当山、汉江、汽车城、太极湖四张城市名片延揽八方宾客;顶层谋划,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气场强大。
牵手东风,襄阳和十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两座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襄十随汽车工业走廊和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十堰因车而兴,其产品覆盖商用车领域,实现了与东风公司外的多个主机厂配套;襄阳则是东风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事业基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延展互动,使得两地经济联系紧密、共生共荣。
作为湖北西北门户的十堰控扼川陕,现代工业较为发达,有基础、有条件、有可能担当起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任。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襄阳产业体系完整,经济首位度高,基础设施完备,研发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条件和基础。“襄十”携手,跳好“双人舞”,有现实基础。两座城市都有完备的汽车产业,在汽车产业的沟通合作、全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两地协作对于提升整个襄十随汽车工业走廊能级和地位意义重大;在旅游合作方面,十堰拥有武当山、丹江水、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等富有号召力的品牌资源,襄阳则有古隆中、水镜庄、襄阳古城等文化旅游资源,两地具备打造“一线串珠”式精品旅游线路的条件;在交通方面,武襄十城际铁路即将动工,襄阳、十堰“一小时经济圈”可望变成现实,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在两地间高速流动。
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十堰更大有可为:推动建立两地定期会晤制度、跨区域投资合作机制等,促进产、学、研等积极互动;同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要素市场体系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推动深度和务实合作。
将生态文明融入汽车产业发展“血液”
——访十堰市经信委机械汽车产业办主任陈瑛
“十堰是一个依托东风公司成长起来的城市,也是一个因汽车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工业城市。”5月24日,十堰市经信委机械汽车产业办主任陈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工业文明逐渐往生态文明过渡,十堰的汽车产业全面进入了转型升级时期。
陈瑛说,在东风公司发展的前二十年,十堰的汽车产业与襄阳相比一直遥遥领先。但是最近十年以来,受到全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东风公司战略布局的影响,十堰的汽车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了,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以及各种要素资源的整合方面,都与襄阳无法比拟。因此,襄阳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着力推动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堰的汽车产业界对此是高度认同的。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重要库区和核心水源区,还被国家环保部评为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这就决定了十堰市必须将生态文明融入汽车产业发展的‘血液’中。”陈瑛指出,十堰在发展汽车产业过程中极其注重环境保护,汽车生产企业的环评通过率相当高。从2005年到现在,十堰300多个工业项目环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8%,基本上没有产业方面的环境风险问题。“以前,十堰是偏于一隅的边城,现在成了交汇点。”陈瑛说,近年来,随着交通网络的愈加密集,十堰成了武汉、西安、重庆、郑州之间的节点城市,处在中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交汇点上。未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这些城市居民的旅游、养老、休闲肯定会有一定的辐射。十堰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态产业必定会发展壮大。十堰的汽车产业也将与这些产业并驾齐驱,成为支撑十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
十堰汽车产业基于这样的定位,不断实现转型升级,收效明显。陈瑛向记者介绍,今年一季度,十堰全市52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产业重点企业的工业利润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这表明,十堰的汽车产业已经走出了过去低附加值、散、乱、差的境地,逐步走向市场先导型、技术促进型的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陈瑛说,十堰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构造绿色GDP,并加快汽车产业与生态文明充分融合。“一座宜人、宜居、宜业、宜旅的‘汽车新城’,正在成为现实。”
车城“蝶变”,由企业转型可见一斑
5月24日,在十堰市张湾区恒融实业有限公司3层共36000平方米的电动车总装车间,陈列着数千台刚刚组装完毕的新款电动车。不久,它们将被运往河南、陕西以及湖北的十多个城市,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谁也不会想到,这家生产汽车燃油箱、汽车内饰件及电动车三大系列产品,并且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综合性企业,在成立之初,却是一家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玻璃瓶厂。
在转型之前,恒融公司的年利润仅400多万元,当公司成功引入汽车燃油箱和电动车生产线后,年利润马上翻了一番。2013年,仅汽车燃油箱一项的产值就突破2亿元。到“十二五”末,企业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环保压力,高附加值、高利润、低能耗——‘两高一低’是我们企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恒融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曙娅说。
从高能耗的玻璃瓶厂到拥有核心技术的综合性企业,恒融公司的转型成为十堰工业新区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十堰累计有90多家企业参与产学研项目,签约新产品开发项目31个。“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经历了东风商用车总部、东风有限两个“总部”的搬迁带来的发展困境后,十堰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拓宽产业,才能提升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在继续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十堰还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构建一主多元工业产业格局。
转变增长方式,更新发展理念,十堰完成了凤凰涅槃,实现了自我超越,在转型发展的宏伟诗篇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山、大水、大人文吸引八方来客
5月27日清晨,首趟“南水北调之源•十堰武当之旅”北京—十堰旅游专列顺利抵达十堰,近500名北京游客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十堰武当之旅。
此次旅游专列的开通,是十堰市政府与北京市旅游委签订的《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4月25日,在“南水北调之源•十堰武当之旅”旅游专列推介会上,十堰市旅游局与中国铁道旅行社(集团)签订合作协议,2014年将组织多趟北京(京津冀地区)至十堰的旅游专列。
今年以来,类似这样的“旅游大单”,十堰已多次收入囊中。
5月18日上午,第七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十堰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外旅行商的目光,武当武术表演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经过协商,新加坡旅行商与十堰达成初步协议,将于今年下半年组织200余人的明星团赴武当山旅游观光。宜昌三峡中国国际旅行社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将分6批组织1200余人的大型境外游客团队到十堰旅游。
是什么魅力,吸引了八方来客云集十堰?
该市旅游局促联科科长王惠玲说,答案就是:大山、大水、大人文。
十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兼优,底蕴十分深厚。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等品牌,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旅游“极品”。
依托山、水、城的优势,十堰又打造了中国最洁净的饮用水源区,集生态休闲、道家养生、康体度假、宗教朝圣、文化鉴赏、武术修学和水上运动为一体。
再者,近年来随着十堰各类交通枢纽的建成,十堰的交通及区位优势也成了制胜的关键。大交通支撑起了大旅游,带动了旅游产业大发展。
坐拥这些令其他城市艳羡的旅游“富矿”,十堰旅游怎能不繁花似锦?
2013年,十堰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10.94万人次,同比增长24.7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19亿元,同比增长25.44%。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18.7%,占第三产业的47%。
抛开先天之资,十堰在旅游发展上的“卖力”,也让很多城市难以望其项背。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强大合力,全市上下大办旅游、办大旅游。
去年,十堰市有9个旅游项目获国家、省级专项资金补助,65个旅游项目进入国家旅游局项目库,总投资规模达26亿元。
有了十堰这个旅游业的“富邻居”,襄阳旅游,也将迎来难得的机遇。
王惠玲说,目前十堰每年开通的旅游专列有五六趟,未来还将更多,这些专列大都会在襄阳站停靠。这就是说,襄阳的旅游景点完全有机会融入这些旅游专列的目的地中。
十堰和襄阳还有一个共同点,两座城市的汽车产业都很发达。王惠玲建议:“如果能从汽车产业专线的角度来策划,十堰可以和襄阳形成汽车考察线路团,从汽车生产、装配到总装,构成一条完整的主题游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