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斌 通讯员 杨丰涛
在道教圣地、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武当山,一座机场建设正如火如荼。望着预计今年底就可以建成通航的这个支线机场,陈景毅不禁感慨万千。
2003年,这个新疆籍小伙子从中国民航学院毕业,进入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机场管理局基建科工作。次年7月,陈景毅参与了武当山机场航站楼和灯光改造等工程。不曾想,在2005年初,就在连机票都准备开印的时候,武当山机场却接到了“暂缓建设”的决定。
三次“起飞”三次“降落”
上世纪80年代,十堰的机场梦开始萌芽。
1981年,受当时地市分设存在的体制制约,特别是资金制约,项目最终胎死腹中;1992年,由于山地复杂,加上国家航空布局、投资政策和规模的限制,机场梦再次破碎。
又过了10年,十堰退而求其次,改造老河口军用机场,拟更名武当山机场,从那里到十堰只需要1个小时,总投资也只需5000万元。
然而,汉十高速建成通车,十漫高速开工建设,襄渝铁路增二线即将开工,加之东风公司总部迁至武汉,导致十堰地区的实际航空需求无法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值。
在武当山机场建成后极可能面临长期亏损的局面下,“暂缓建设武当山机场,待条件更为成熟时启动实施”,机场梦再次“降落”。
“准生证”获批 成区域发展新引擎
2008年,十堰人的机场梦再次起航。2012年7月,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调研武当山机场筹建工作时表示:“十堰是最需要建机场的地方,十堰没有机场不可思议,十堰机场建成了不得了。”
当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武当山机场拿到“准生证”。
默默坚守在十堰的陈景毅兴奋至极。如今的他,已担任机场办事业发展部部长,一步步看着机场雏形显现,期待着今年底通航的那一刻。
据预计,到2020年,武当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90万人次,而2040年将会达到230万人次。
“有了武当山机场,十堰才能形成立体大交通格局。”十堰市政府副秘书长、机场办主任纪道清说,机场是十堰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的重要引擎,作为秦巴片区扶贫三大中心城市之首。
据国际相关机构统计,机场通航后,每百万次游客会对机场所在地城市贡献1.3亿美元经济增长和2500多个就业岗位。纪道清分析,机场将使十堰形成“快旅慢游”格局,并推动高端服务业,带动健康养生等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