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站内搜索 | 我要留言
湖北景点介绍游客怎么到武当山旅游交通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文化 >>武当名师 >>武当名师 >>杨立志: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与武当山
武当文化
酒店预订更多>>
武当名师
杨立志: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与武当山
日期:2013-07-02 00:57点击:2731 次

明代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道宫之后,武当山成为有明一代文人倾心向往的名山仙境。明代著名文学家顾、崔桐、许宗鲁、汪道昆、王世贞、袁宏道,谭元春等纷至沓来,并留下了许多歌咏武当山风光的优美诗篇。在这些著名文人中,王世贞留下的诗文最多,而且,他对武当山历史的分析也最深刻。

王世贞(1526一一1590年)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直隶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郎中、青州兵备副使、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早年与李攀龙、谢榛、宗臣等合称“嘉靖七才子”,中国文学史上称之为明中叶文坛“后七子”。他与李攀龙是“后七子”的主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他们“狎主文坛”,“号令一世”,影响了一代文风。李攀龙逝世后,王世贞继续主盟文坛达二十年之久,《明史》称他“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他到晚年虽然逐渐放弃了复古主张,诗风渐趋平淡自然,但影响仍然很大。除诗文外,他还对明史和戏曲理论颇有研究。王世贞一生著书颇丰,仅以《弇州山人正稿》和《续稿》两部类似全集的著述合计,共有381卷,200多万言。由此可见,王世贞是明代学术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一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述丰富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王世贞文集中有大量歌咏武当山的诗赋游记。仅以收入万历五年(1577年)王世贞自己编定刻印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即《弇州山人正稿》,下面简称《四部稿》)中的诗文合计,共有120余篇。这些诗文大都是他在郧阳督抚任上创作的。据《明实录》等书记载,王世负以太仆寺卿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提督军务的时间是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万历四年(1576年)六月离任回籍,前后在任近两年。王世贞之所以特别钟情于武当山,一是因为他同古代许多文人一样有寄情山水、游赏名胜的嗜好。武当山是他管辖境内的名山,又是明皇室的家庙,无论于公于私,他都必须登临此山,写诗作赋。二是因为他父亲王忬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以御史巡按湖广,在任上曾游览过武当山,并撰有题咏七律四首。万历四年,其弟王世懋上武当山,将这四首诗追书刻石,置于南岩宫两仪殿前,这充分说明了王世贞一家对武当山的特殊感情。

据王世贞所写的太和山游记可知,他第一次登谒武当山是在他上任不久,即万历三年(1575年)春三月。三月十五日清晨,他从均州城出发,当天途经迎恩宫、玄岳门、遇真宫、玉虚宫、龙泉观等著名景点,傍晚抵达紫霄宫。途中遇雨,作《过龙泉观冒雨行即景》、《遇雨投紫霄宫宿》等诗。

三月十六日,他黎明即起,“礼前殿”。出观禹迹池,“泉声益怒,飞流缥碧可爱”。上路登金顶,经南岩宫、榔梅祠,“地益高,壑益雄深”。中午,到达太和宫,“改服礼真武,遂登绝顶”。“时乍晴,蒙气又重,不能得汉江。而三方之山若大海挟银涛,层涌叠至,使人目不暇接”。饭后访异人范丫髻,“与之语”,井给其汤饭。

三月十七日,王世贞“将以鸡鸣起,作泰山日出观”,“以足不谋”。从三天门步行下山,过文昌祠、朝天宫等景点,中午抵南岩宫。饭后到虎耳岩访不二和尚,谈禅入机,颇有妙语。傍晚回宿南岩,游元君殿、独阳岩、南薰亭诸名胜。次日“自南岩右折而下”,出北天门,过滴水岩、竹笆桥,“自是壑益深旷、树益老,高者径百尺,大可数抱”。沿青羊涧而下,留恋奇石碧水,甚至酌涧水畅饮。中午抵五龙,入宫观五龙井、日月池。饭后出宫,但见满山遍野嘉树美箭、鸟声雍和,“不觉至仁威观”。过五龙行宫,游玉虚宫等处,傍晚宿于迎恩宫。

王世贞这次游武当山共花了四天时间,在山上的生活由太和山分守李元庄安排照顾,并带有轿夫、随从数十人。按明代的惯例,象他这样的高官每经一处宫观,都要有道士吹奏笙管迎接引导。他说:“余之山宿者四,而历不能得十之三也,然亦足以雄生平游矣”。

王世贞登临武当时创作的诗文,多收入《四部稿》中。打开《四部稿·赋部》卷一,第一篇文章就是《玄岳太和山赋并序》。这篇赋叙述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描绘了七十二峰的险峻、二十四涧幽奇以及道教建筑群的宏丽,其文思汪洋纵横,词藻华丽奇诡,成为王世贞模拟汉赋的压卷之作。《四部稿·诗部》咏颂武当山的诗歌较多,如卷二十二有七言古律《武当五龙歌》等三首;卷三十有五言律诗《太和即事》五首;卷三十二有五言排律《净乐宫》等五首及六言律诗《游武当五龙宫》一首;卷三十三有七言律诗《迥龙观》等四首;卷四十六有五绝《独阳岩》、《试剑石》等二十余首;卷五十二有七绝四首;卷五十三有七绝《天柱峰》、《皇崖峰》等六十余首。《四部稿·文部》有游记《自均州繇玉虚宿紫霄宫记》等四篇。据笔者统计,《四部稿》中有关武当山的诗文约一百二十余篇,这些诗文或咏颂景物,或抒发感概,多有清新隽永、颇堪玩味之作。本文仅将其内容归纳为如下几类,并举例略作说明。

其一,状景写物,咏颂武当山的奇峰峻峦、险壑幽涧和雄伟宫观。《四部稿》中描写武当山胜景的诗篇最多,七十二峰,峰峰有诗,如“千盘转尽见天门,七十二峰朝至尊。下插香炉胜庐岳,中悬天柱即昆仑”(《由太和宫登绝顶》);“山疑鞭山就,室似凿空悬。有壑难窥地,无峰不刺天”(《太和即事》);“千峰雾深银作海,九霄云净玉为关”(《由太和宫登绝顶》之二);“浮云半卷青天外,一线襄江抱日流”(《皇崖峰》)等诗句,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至于描与宫观建筑的诗篇,如“霞耸黄金界,虹飞白玉桥。帝居开显赫,天路入  ”(《玉虚宫》);“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阿房。南岩宏奇紫霄丽,甘泉九成差可当”(《武当歌》)等,虽不无夸张,但也反映出明代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宏伟规模和雄壮气势。

其二,旁征博引,客观地论述了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发展变化。王世贞见闻广泛,学识渊博,他没有被当时盲目崇拜武当真武神的风气所迷惑,而是客观地考证了武当山名称、地位的变化。他说:“太和山者,盖中原之脊而上帝之灵腑也。其始不甚显,一曰武当山,又曰仙室山,又曰参上山。晋咸和中,历阳谢允弃罗令遁此山,遂名之曰谢罗山,见郦氏《水经注》及《荆州图副记》。盖是时绝顶峻,不治不得上,诸所栖息者山之址,以故靡由称云。至宋而谓玄武神实主之,又避其讳,改玄武曰真武,而宫室由创矣。元始加帝号,至明太宗文皇帝尊之曰大岳,世宗朝复尊之曰玄岳,而五岳左次矣”(《玄岳太和山赋·序》)。他又说:“夫物显晦则有时哉!彼夫禅主络绎者七十二,柴望之礼称岳称镇者各五,而兹山固泯泯也。一旦遇真主以疑似惟重之迹而膺特拜,遂超五岳而帝之”(《自南岩历五龙出玉虚宫记》)。这些论述今天看来也是很深刻的。

共三,从历史的角度评述了明成祖大修武当山道宫的原因和经过。并对其和利用宗教的政治权术有所披露和讽谕。这在《武当歌》中反映最为明显。该诗叙述了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起兵时“披发仗剑”仿真武神像的传说,以及朱棣为宣扬真武神保佑他“靖难”胜利而大修武当宫观的经过,并把这种行为直接称之为“英雄御世”的权术。所谓“人间大小七十战,一胜业已归神功”。“英雄御世故多术,卜鬼探符皆恍惚。不闻成祖帝王须,曾借玄天师相发?”等句即是此意。关于明成祖大建武当宫观的经过,该诗写道:“是时岂独疲荆襄,雍豫梁益皆为忙。少府如流下白撰,蜀江截云排豫章……十年二百万人力,一一舍置空山傍”。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世贞对明成祖劳民伤财的作法是有所不满的。笔者认为《武当歌》虽然在文体上有模拟古人之嫌,但它论述了明代的历史事实,讽刺了明成祖崇奉真武神的政治权术,可以当作史诗来读。清修《大岳太和山纪略·凡例》说:王弇州先生驻节郧阳,“于山最习”。“而所作多寓微意在前明,雅存讽谕,今观之,实为平论因思”。

其四,王世贞在一些诗文中还表达了厌倦官场,欲学道求仙的思想。王世贞中年时,因父亲王忬被严嵩陷害,因而看透了官场的腐败,萌生了隐居修道的念头。到隆庆、万历年间,王世贞虽然重被起用,但仍时有挂冠隐退之意。他在咏颂武当山的有些诗文中,就透露出了这种心境,如“莫话古来冲举事,一官双鬓已蹉跎”(《南岩宫》);“不尽登临意,倏然思羽翰”(《太和即事》之二);“风来时断续,云过复分明。似我仙才浅,犹然病骨轻”(《太和即事》之四);“传得彭翁餐法,移来此地为家”(《云母岩》)等诗句都反映出他的这种思想。此外,他在游记中提到访范丫髻、不二和尚等山居异人,并与之谈禅论道,这也反映了他追求精神超脱的心理。

总之,王世贞歌咏、记录、论述武当山的诗文歌赋,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博,思想深刻,文笔清丽。这些作品对于今天研究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兴盛史以及明代文人与武当道教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整理和研究。

                                                                                                            原文发表于《武当》1991年第4期,有修改。

武当山旅游网为全国旅游同行和旅行者提供湖北旅游地接武当山旅游专线等,武当山武术会议培训武当山养生辟谷租车酒店票务导游预定服务期待您的来电:07195661444
地址: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太和路36号 邮编:442714
行业经营许可证号:L-HUB-GN06032
版权所有 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鄂ICP备05002163号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